bud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,最初由泡泡玛特公司推出的Labubu玩偶IP衍生而来,作为Solana链上发行的迷因币(MEME币)。它并非官方发行的加密货币,但因Labubu在全球Z世代消费者中的火爆人气而迅速走红,尤其在2024年5月价格从0.0005美元飙升至0.04美元,月涨幅超过7000%,市值一度突破4000万美元。其核心价值依托于Labubu IP的潮流属性和社区共识,结合了区块链的透明性与数字资产的投机属性,成为加密货币市场中现象级的文化符号。
泡泡玛特海外收入在2024年同比增长259.6%,国际化战略为bud币提供了长期增长基础。短期来看,社区活动、限量NFT发行等事件可能推动价格突破0.05美元;长期若迷因币市场持续繁荣,市值或冲击1亿美元。不过其高波动性也带来显著风险,例如2024年10月曾单日暴跌26%,且监管环境对迷因币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流动性。技术层面,bud币依托Solana链的低交易成本优势,总供应量10亿枚,流通量6.69亿至10亿枚,高频交易特性使其在投机市场中表现活跃。
bud币凭借丑萌设计和高辨识度,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溢价。与Vans联名款溢价达57倍,甚至出现1元拍卖附赠19万爱马仕包的营销案例,显示其社交货币属性。相比传统加密货币,bud币更易引发年轻投资者共鸣,通过表情包、潮玩等亚文化载体快速传播。Solana生态的高效性支持其交易速度,而社区驱动的自发推广(如泰国公主公开携带Labubu玩偶)进一步放大了品牌效应。这种IP+区块链的模式为数字货币赋予了实体经济的价值锚点,但同时也面临同类竞品(如MOODENG币)分流资金的风险。
使用场景上,bud币主要围绕Labubu生态展开。持有者可通过参与Solana链上交易获取投机收益,部分电商平台接受其支付Labubu周边商品;在DeFi领域可用于流动性挖矿或NFT铸造,例如Labubu第三代搪胶系列对应的数字权益。未来若泡泡玛特推出官方元宇宙计划,bud币可能成为虚拟商品交易的媒介。不过当前其应用仍以二级市场炒作为主,实际功能开发落后于价格涨幅,这也是多数迷因币的共同特征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